喝薏米红豆汤祛湿的人,至少犯了5个严重错误!难怪没效果!

时间:2017-08-31 18:20:17  阅读:2247+ 来源:本站原创

对于湿气,相信好多人都深受困扰,俗话说,十人九湿,甚至更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。可想而知湿邪的可怕和严重性。当然和湿邪君作斗争多年,相信你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的。不过,最为普遍的还是煮一碗红豆薏米汤。

其实傲雪表示大家的方法是没有错的,只是很多人尝试后表示没有祛湿效果,傲雪就好着急啦,因为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薏米和红豆的正确用法,以为就薏米红豆加水熬煮很简单。实际上,至少有5点错了!

1、薏米错了

薏米祛湿虽然效果好,但薏米性寒,直接煮来吃,会伤脾,而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,脾伤了,湿气更加挥发不出,越想祛湿反而越湿。所以,吃之前,脾胃虚寒者最好先炒过了再煮。经炒制后,薏米的药性更为平和,相对于生薏米更长于健脾止泻,是治疗脾虚、湿盛、泄泻的良药。

2、红豆错了

中医里面的红豆是指赤小豆,又名红小豆,饭豆,赤豆。从功效来说,赤小豆祛湿,红豆养心;从形状来说,赤小豆呈细长形,颗粒比红豆小;红豆呈圆柱状,表面为暗棕红色。即使把两者混乱了还是很容易区别的。

3、煮法错了

赤小豆、薏米很难煮烂,最好用温水浸泡两小时后再煮,否则营养成分难出来,没有时间浸泡,也可以多熬半小时。

4、大米加错了

此款汤不是粥,千万不要加大米!因为大米长在水里,含有湿气,湿性粘稠,所以,大米一熬就稠了。

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,本身不含湿,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,汤很清。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,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。

一旦加进去大米,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,所以整个粥都稠了。味道虽然更好了,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,就因为那一把大米,所有的赤小豆、薏米就都白费了,功效全无。

5、“只祛湿不健脾”错了

《黄帝内经》讲过脾与湿气是对好友,因为“脾主运化”,脾虚了,湿气会加重,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,要祛湿还需健脾。

所以,薏米红豆汤并非那么简单,只有做法用法食材完全对了才算是治湿邪最好的药。

目前市面上的薏米一般是来自贵州的兴仁薏米,云南的曲靖薏米,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。这些薏米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原因,比如,福建的金沙薏米,因为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的一个小村庄,所以被命名为金沙薏米。

同时金沙薏米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,早在宋代就大面积栽培,已有上千年历史,在明代更是贵为朝廷贡品。在福建金沙薏米也被称为玉芦、玉珠珠,脱壳后称薏米。在金沙村当地有句民谣这样唱道:"薏米胜过灵芝草,药用营养价值高,常吃可以延年寿,返老还童立功劳。

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越小,药用价值也就越高。而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,所以这也是它被作为朝廷贡品的原因,而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所记载的薏米正是采集于金沙村的金沙薏米,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。

在选择薏米的时候,除了要观察外表颜色一定要闻一闻,因为现在有人将放置时间较长、较陈旧的薏米,经过漂白加工后,再重新流入市场。经过漂白的薏米,颜色返白,但是其味道却很难改变,不仅会有一股霉变的味道。而且薏米的甘味会大大的减少。另外还可以将其敲开,看一下里面是否为白色,如果发灰有霉味的建议不要。

薏米红豆汤制作方法

原料:

薏米、赤小豆

做法:

◇薏米和赤小豆洗净,放入砂锅中,加够足够水;

◇开火至锅中水开后,再煮3分钟,关火焖30分钟;

◇再开火,煮至锅中水再次沸腾后,再煮3分钟,关火焖30分钟即可;

◇将汤滤出当水喝,赤小豆和薏米当饭吃,也可以一起当成粥吃。

温馨提示:

◇尽量使用砂锅,保温性好,焖的效果更棒(也可以使用高压锅,豆子会更加酥烂);

◇量和比例,各抓一小把就行了,别放多了,否则煮出来一大锅,尽量多放水,少放薏米和赤小豆。

有些人喝了薏米红豆汤湿气还在,根本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就很重已伤及到脾,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,所以上面说到祛湿还需健脾,所以最好在煮薏米赤小豆的同时,加点芡实,那样就既祛湿又健脾了。

结语:看完这篇文章,你有没有恍然大悟?以前的做法错了。难怪湿气还在。